贝聿铭的100年 :用尽一生, 只为呈现最极致的设计


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籍华人建筑师,出生于1917年,
祖籍苏州,生于广州。
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先驱者,
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以其东方的智慧、
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卓越的建筑设计功力、
独具慧眼的现代建筑理念,
横跨东西城市,历时半个世纪,
创立了众多影响世界的建筑名作。 


贝老所设计的建筑特色鲜明,
界内人士普遍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光线特点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玻璃与钢材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混凝土
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 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 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


几何
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 向人们表明, 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 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 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
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下面小编梳理了贝老的几个作品,
与大家重温经典。

【一】
玻璃金字塔
卢浮宫

这是“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
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八十年代初,
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艺术宝库卢浮宫,
当得知被选中的是贝聿铭的金字塔方案时,
整个法国都快骂炸了,
为什么,一个中国人,
居然要在法国造一座金字塔…
卢浮宫可是代表着法国的过去与未来的。


同时贝聿铭的金字塔还成为了法国政治拉锯战的支点,
因为反对者中有一位是密特朗的竞争对手
---当时的巴黎市长希拉克,
为了让自己的设计被采用,
贝聿铭果断断跑去找希拉克,
他向希拉克保证,
要给卢浮宫动手术,
使它和巴黎市重新统一成一体…
在经历了舆论和社会各方面的种种压力之后,
力排万难,最后他成功了,
说到底好的设计总是能得到认可的。


组成这座金字塔的玻璃净重105吨,
但作为支撑物的金属支架就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
因此这座金字塔并不只是一座体现贝聿铭独特美学的典范,
也是结合了现代科学精细计算的杰作。


【二】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 多哈

这又是一个贝老的呕心沥血之作,
时年91岁高龄的贝老,
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
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
到过埃及,去过突尼斯,
研读穆罕默德...


这座博物馆在2008年顺利开馆,
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贝老的目标是将较久远时代的价值观融入当今的文化之中,
或如他所说的,捕捉住“伊斯兰建筑的精髓”。


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
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
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
而再看建筑的细部,
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
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
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
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
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
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


【三】
苏州博物馆
(新馆)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
———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光线的层次变化,
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
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苏州博物馆新馆其特色体现在:
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
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料考究,
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
在建筑的构造上,
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
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
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独特。
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
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
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
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
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
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
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
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


就屋面而言,
如果用传统的小青瓦,
易碎易漏,需要经常维修,
其坚固性、工艺性以及平整度都难以达到新馆建筑的要求。
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
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
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
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
石片加工成菱形,
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


贝老今年已经99岁高龄,
明年初即将迎来他的100岁生日,
他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
倾其一生,
向世人呈现了最美、最极致的设计。

向贝老致敬。

• END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微设计,图像版权归原公众号所有)


一起加入艺界名师作品集点睛
--8周作品集精英冲刺计划
让精英导师为你完善艺术留学之路
详情请戳👉“阅读原文